中國電商“黃金發展期”拐點來臨
來源:電子商務AiWeTalk的空間 2012-01-13
2011年年初,電商被視為VC眼中的“香餑餑”,年中又馬上成為VC手里的“燙手山芋”,年初剛吹響團購業的千團大戰,年末又經歷著集體倒閉大潮,年初剛唱響電商春天的狂想曲,年末又忽聞電商寒冬拐點已經來臨。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在2011年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,在糾結與陣痛中快速穿越、茁壯成長。年末圍繞畢勝電商“騙局”論,更是在媒體及業內展開了一系列的口水大戰,讓本來就身處風口浪尖的電商再一次成為輿論焦點。
相對當下行業“寒冬”論不同,我以為當下正是電商業發展的“黃金期”,是行業即將回歸理性、步入健康發展軌道的重要拐點。筆者2002年開始關注和從事電商工作,至今為止還未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春天,何言冬天?
電商產業經過近幾年的消費習慣培養及引導,網民消費習慣已經基本形成,制約中國電商發展的信用、支付、物流三重障礙已基本掃清。網民消費習慣也正從淘便宜、淘喜歡、淘品質往淘便利成熟階段轉變。2011年,中國電商交易規;虺7500億,較2010年增幅達50%,網購人數近2億,網民網購滲透率接近50%。波士頓咨詢的一份報告指出,到2015年,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,中國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。同時,2010年由工信部牽頭、包括發改委等9部委聯合制定的電子商務“十二五”規劃初稿中提到,預計到2015年,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翻兩番,在GDP中貢獻率大幅提高。中國電商市場的消費能力與增長潛力,毋庸置疑。相信隨著支付及物流大環境的進一步優化, 2015年前后電商會真正進入到全民網購的階段,界時電商的春天才會真正來臨。
同時,互聯網業務中電商是贏利模式最清晰的。從本質上講電商的業務模式和傳統線下的零售模式沒有任何區別,唯一的不同只是表現形式。2010年10月 26日麥考林登陸納斯達克,成為中國內地首家B2C電子商務概念股, 12月9日,當當網也成功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。中國電商發展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同,在此推動下國內熱錢紛紛砸向電商企業,引發了今年新一輪的電商投資熱潮。在此背景下競爭,電商平臺紛紛扎堆上線,同品類B2C平臺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,開始了不計成本瘋狂燒錢、搶市場、搶用戶之路,但商業的本質是贏利,因此最終不具備持續燒錢能力的B2C會自然淘汰,這也符合正常的市場發展規律。
不可否認的是,當下中國電商正經歷著新一輪的資本寒冬,2012年電商洗牌是必然趨勢,但絕非行業的寒冬。相信洗牌后的電商資本及市場環境會更加逐步回歸理性,回歸商業的本質,并迎來新一輪的更大爆發。
本文由AiWeTalk在線客服(www.wanbaoru32.com)網絡推廣編輯
我的評論
登錄賬號: | 密碼: | 快速注冊 | 找回密碼 |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