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2O分享3:電子憑證和O2O
來源:電子商務 2012-05-26
快速提升網站銷量,使用365webcall網上客服軟件
相關閱讀:O2O分享1:我理解的O2OO2O分享2:第一個問題是什么?
通過以上2講,我們理解了全球化商業社會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,使一個虛(擬)(真)實世界整合的O2O時代即將到來。但如果現在有人問我,虛實整合的O2O時代會發生使社會走向何處?現代人喜歡穿越,只是中國人喜歡穿越過去,而老外喜歡穿越過來。不管穿越過來,還是穿越未來,都符合“知其所來,方知其所在;知其所在,方知其所往”的道理。
就像生活在農業社會的人永遠無法清晰描述工業社會情況一樣,我很難清晰描述O2O帶來未來社會的變化。但想象力是人類社會前進的翅膀,記得前幾年看的電影《Matrix》,影片描述的世界就體現天馬行空而又符合哲學觀的想象力。
“在很久很久以后,在一個機器的國度里……”,當機器成為地球的主宰,把人類當做能源的提供來“種植”;與此同時,為了維系人類的繁衍生息,同時確保機器的能源產量穩定,機器向人類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,這就是Matrix(矩陣)。這樣的機器世界,其實包括兩層含義,一,就像我們一直關注元數據一樣,Matrix本身是元機器,是機器的機器,用于世界能源的生產者;第二,Matrix得以實現的原因是基于所謂的“人類意識論”,這個意識論是符合帕拉圖哲學觀的。
我一直說過,這世界上只有2種知識是穩定的,第1是基于人性趨利意識的哲學;第2就是分離人因素只研究物因素的實證科學。而Matrix的世界觀就是基于這2個知識點建立起來的。在影片中,Matrix做為生產工具,唯一衡量標淮是生產效率的提高。TheArchitect(設計師)按人類理想設計的第一代Matrix是一個完美的世界,原以為人人會安居樂業,但卻不想由于人類的趨利意識帶來的劣根性,導致人類(或稱“糧食”)大量壞死,于是,TheArchitect只好按照人類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個與現實生活(人類20世紀末)相符的世界。即便如此,人類天性中獨立、自由的意識仍然不能泯滅。
于是Matrix之父TheArchitect與Matrix之母Oracle(先知)合作,把一種“假想”的選擇權賦予人類,讓人類以為進出Matrix是自己“自由”選擇的結果,這就是Zion的由來。可Zion的五次重建與五次毀滅,證明了人類仍然被一種循環論所控制;此外,機器也找到一種通過與人類生生不息的抗爭意識做斗爭的方法,不斷改良和升級他們的“能源”生產工具。(這個過程一如人類與土地斗爭的歷史,直到生產工具的改進和剩余產品的出現,人類才擺脫土地的束縛,誕生了輝煌的文明,具有AI智能的機器也是通過不斷改良生產工具來追求自己的機器文明的——機器正重走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。)而電影《Matrix》3部曲講的恰恰是第六次Zion的重建與毀滅過程中發生了革命性的故事……
有點和今天的主題扯遠,我只是想說明O2O的這種虛實世界整合對現代商業社會帶來了什么樣的未來,真的很難想象。而O2O的本源在于商務行為在虛實世界的互動,那么我們來展開承載商務行為的信息,這些信息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一起被創造,被傳遞,被存儲和被管理,這些記錄商務行為(企業對企業,企業對政府、企業對個人,個人對個人等等)的信息,我們叫做什么?憑證!在會計里稱為原始憑證(相對于會計的記賬憑證),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者完成時填寫的,用來證明經濟業務事項已經發生或者完成,以明確經濟責任并用作記賬原始依據的一種憑證,它是進行會計核算的重要資料。
在以前,我們看到了原始憑證很多都是紙質類的,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發展,把人們的商務行為中發生的原始憑證讓智能手機來承載,已經成為共識,當然在智能手機沒有興起的時候,用一些IC卡,芯片卡等來承載原始憑證也是一種方式。那我們來看一下人們商務行為中的原始憑證主要有哪些:發票、提貨單,保修單,送貨單,收據,保險單等等。對于這些原始憑證,其實又附加著一些其他信息:商品信息、業務信息、個人信息、品牌廣告、維修信息等等。因此,電子化憑證,好像天然為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O2O互動時代而生的一樣,要求虛實整合的商務行為中快速輸入、快速傳遞、快速存儲、快速分析,快速管理。而且憑證本身是代表商務行為中雙方關系,又要求被雙方快速得到。因此除了電子憑證一定需要的安全,快速原則外,要在O2O時代被廣泛使用,需要符合快速識別、多樣性和低成本的三大最基本特點!
基于此,我們來看看,目前社會中,基于手機的電子憑證實現方式有哪些,
1、數字串(含字符串),有些公司搞了一個分幾行的字符串(數字串),自稱某某CODE,呵呵,其實這種是自欺欺人的浮躁方式,本質還是數字串(含字符串);
2、圖形二維碼;
3、基于RFID的可讀寫芯片方式(常見NFC和sim-pass卡)。
基于手機數字串(含字符串)的優勢在于簡單,容易做為傳統的密碼方式,可以采用短信方式傳遞,但最大的問題在于快速識別上,數字串需要人工輸入,不管是從外設輸入手機中,還是從手機中輸入到外設;其次它看上去就不象憑證,容易在交互中被別人記住,不適合長期作為卡方式存在,做多業務形態的電子憑證存在安全風險,因此目前基本常用于單業務的電子憑證業務。
而基于手機的圖形二維碼,非常適合做多業務電子憑證(如圖),且不說它比數字串更大的容量,更強的容錯率,安全性更高,單從用戶感受而言它就像憑證,而且輸入方式采用識別,無須人工輸入,不管是手機去掃描二維碼,還是手機上的二維碼被其他設備掃描,都很容易,目前比較大的問題在于利用手機彩信傳遞,導致達到率相對較低,但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,手機上基于APP,基于IM軟件,基于郵件的傳遞方式未來取代手機彩信傳遞已成可預見的趨勢。
基于手機RFID方式(常見NFC和sim-pass卡方式)來做電子憑證,本質就是原來卡片做憑證和手機技術發展的結合。這里,我們需要說明一下為什么手機二維碼比基于手機RFID方式做電子憑證更加適合?
很多人鼓吹RFID技術先進和RFID成本論,以為RFID芯片的成本降低到和二維碼一樣,手機RFID方式取代手機二維碼成為電子憑證的主流,那是因為他們不懂什么叫電子憑證。憑證的本質,是什么。回到本源,是記錄商務行為的業項發生或者完成時所提供的,用來證明商務事項已經發生或者完成,以明確雙方商務責任的。我看看目前基于手機RFID方式的應用,在沒被使用前,實際交易雙方(營業員和個人用戶)已經被知道是什么類型的業務,比如它就是一張儲值卡業務,就是一張門禁卡業務,就是一張會員卡業務,當個人用戶在交易場所被使用的時候,拿出基于RFID方式的手機,營業員基本上就知道她要給你辦什么業務,比如是現場支付、進門、會員優惠折扣。
但手機二維碼做電子憑證卻不是這樣,當個人用戶拿出手機二維碼在機具上被識別前,其實營業員不知道她要給你辦什么業務,是給你某個商品,還是給你折扣,還是現場或遠程支付。只有當識別被發生的時候,營業員才知曉。這才是憑證的多樣性的原則,它不是支付,是單一性的。除非RFID芯片分為很多扇區,同時這些扇區被不同組織定義,大家全部按照這些扇區來存儲不同業務憑證,而且改造機具先對扇區的識別,再對業務識別,不然,基于手機RFID方式做電子憑證,只能被原來卡片做憑證的基因限制住,就是定位在單業務電子憑證,不符合憑證多樣性原則。由于電子憑證本身的低成本原則,手機RFID方式應該先定位于現場支付卡應用(取代實體信用卡,儲值卡),不應該先定位基于多業務低成本的電子憑證應用上。
因此,在O2O時代,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寬帶速度提高,單業務電子憑證基本會在體現在手機數字串方式,比如現在興起的團購,電影票選座,由于是單業務形態,一般就是某一方(業務方)主動發起,另一方(商戶)并不在意。但一旦選擇手機二維碼作為多業務的電子憑證方式,業務本質發現了變化,我們舉目前手機二維碼業務中最常見的集團采購業務舉例,從業務方(比如某銀行),它關心的多業務,應該是希望它的會員卡權限和它的營銷回饋等業務的商品覆蓋面廣,其實,業務方更關心的是用戶的行為和喜好,而不是商品本身,因為業務方本身不生產和維護商品;而從商戶方考慮的是,他們更關心的是商品或服務本身,因為他們知道吸引用戶使用或享受他們門店,核心就是這些商品和服務,商品的選擇,改進和維護本身是他們關心的。都是以商品來引流,但著力點不同,業務方選擇用戶喜聞樂見的商品來引流,而商戶選擇不同渠道(比如不同業務商,不同網站等等)來引流。
在這樣的多對多業務形態中,對業務商、商戶、個人用戶對電子憑證的技術和服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也就是多對多電子憑證的存在,使O2O成為可能,我們在幾年內均離不開O2O電子憑證生活(如圖:李先生的O2O電子憑證生活)。
O2O的這種互動是不是代表一個新的時代到來,我不知道也無法預測,我只知道一句話:路,始終要一步一步走的。我相信O2O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!!
作者:上海翼碼業務支撐部總監 張波
(imageco 供雷鋒網專稿,轉載請注明!)
感謝 雷鋒網 的投稿
文章編輯: 365webcall在線客服(www.365webcall.com)
我的評論
登錄賬號: | 密碼: | 快速注冊 | 找回密碼 | ![]() |